本世纪即将结束,九十年代里发生的许多事实际是为下一世纪做准备。西方国家公司企业的改革在这段时期内达到一个高潮,这个高潮的特征就是为全面进入信息时代做准备。这个高潮中代表著作之一就是由美国著名学者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合写的《改革公司》一书。此书已经由上海译文出版社组织翻译出版,列为其《改革丛书》的组成部分。
以美国为例,其现代意义的企业管理改革从本世纪60年代就已兴起,几乎和美国社会开始进入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历史阶段同步。其后的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企业公司改革之风愈演愈烈,这一切背后有一股历史力量的推动。
西方公司企业的管理运营体制改革变化的一个高潮是在本世纪前二、三十年。但发展到最后由于资本主义制度自身难以排解的矛盾,出现了三十年代的大萧条。这场大萧条说明工业社会已经开始走向其消极面。接着不久便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除军火工业外,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破坏。战后的恢复期经济增长还完全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但西方的经济增长速度则不断放慢。
大致而言,美国60年代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70年代就下降到3.6%,80年代进一步滑到2.8%,90年代上半期只有2%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但是,下半期增长速度则又开始上升。
资本主义在二十年内就丧失了60%的增长势头,人们不禁要问一问,这是为什么?答案现在变得越来越清晰,即数百年来西方工业社会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从而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工业社会一整套旧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及其背后的理念和原则,正在走向其反面变得过时。尽管当初这一整套制度和理念原则曾经是历史上的进步事物,但是今天企业改革、企业重组锋芒所指的主要问题,恰恰就是当初工业社会时代留下来的“传统”和“遗产”。事实上,死抱着这套传统遗产不放的公司企业就是今天首选的淘汰对象。
信息社会里,公司企业最重要、最生动的资源不是资本金,不是原材料,而是宝贵的人力资源。重要的不是手和脚而是头脑,具有专门知识技能,敢于创新,根据必要的信息和自己掌握的知识做出适当决策的广大员工才是企业的最重要财富。工业社会以“斗力”为主,信息社会以“斗智”为主。
知道了西方国家企业公司改革的这个历史背景,读这本《改革公司》就容易多了,就可以举一反三。书中强调的流程,指的是在公司企业各种复杂情况中,那些相互联系,彼此影响,有前因后果,但又是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系列事物,从动态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在认识和分析中,特别重视信息的传送、收集、加工与分享。避免单向的金字塔式的模式,强调各子系统之间和子系统与母系统之间的关系,可以并行,可以交叉,可以叠合,也可以延伸。这里虽然说得很抽象,但研究一下书中的许多实例便可以明白。
这本书出版以后,立即得到很高的评价,在最具影响力的《纽约时报书评》非小说类畅销书名单上稳坐了六个月。美国《商业周刊》评论说,此书“……也许是自《追求卓越》出版以来写得最好,分析推理最有力的一本企业管理书籍”。谈了此书便知道,上述评价绝非溢美之辞。